玳瑁
過去大多數人們一致認為玳瑁等海龜物種是沒有滅絕威脅的,因為它們壽命很長,生長緩慢,生殖期長,成熟晚,繁殖率也較高,而且玳瑁種群中年齡層次多,短期內的數量銳減不易被發現。
但實際上,玳瑁的繁殖率雖然高,但是與大多數海龜一樣,稚龜的成活率相當低。很多成年海龜被人類有意或無意的殺死,海龜的巢位也被人類和動物侵佔。小型哺乳動物會襲擊它們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屬維爾京群島上,包括玳瑁、稜皮龜等海龜的巢穴在卵剛產下後,就會被獴襲擊,而沙蟹、胡狼甚至家畜也都會襲擊它們的巢穴。
多巴哥島附近的玳瑁歷史上,玳瑁曾於1982年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此狀態在之後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幾次評價中都被保持,而從1996年起,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玳瑁的保護狀態升級為極危。在玳瑁被評為瀕危物種時就有人反對,兩份請願報告聲稱玳瑁及其他3個物種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多個重要的穩定種群,不過IUCN根據海龜專家組(MTSG)提交的數據分析駁回了這些請願。海龜專家組提供的數據表明玳瑁在過去的三代中種群數量減少量已超過80%,而每年築巢產卵的成熟雌龜減少了84-87%,且在1996年種群數量並無顯著增加。而且這些數據在測量中無法顧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覓食的幼年海龜,所以得出的數據大大低估了種群的減少量。因此,根據這些數據,IUCN將玳瑁定為CR A1狀態,但並不是CR A2,因為IUCN認為並沒有充足的數據表明玳瑁的種群數量在將來會進一步減少80%或以上。
留尼汪島附近的玳瑁,軀體後部鋸齒般的緣盾非常明顯玳瑁以及整個海龜科物種都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I中,進出口玳瑁產品,殺害、獵捕或侵擾玳瑁均是不合法行為。玳瑁也被列入《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CMS)的附錄一中。
在過去的幾年中,各國政府對保護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來越多,如實行臨時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規以及建立海龜自然保護區等。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保護局從1970年起就將玳瑁列為瀕危物種,而美國政府為保護當地的玳瑁種群,也已在在適當地點實行了多次恢復計劃。玳瑁在中國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在廣東省惠州市已建有保護玳瑁、綠蠵龜等海龜和其他物種的惠東港口海龜自然保護區,並受到於1988年11月8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於1989年3月1日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
但是,雖然捕殺玳瑁不合法,在世界範圍內仍有很多人捕撈玳瑁。在某些地區,玳瑁作為美味佳餚被食用。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紀,玳瑁等海龜就被中國人視為山珍海味。1994年起,日本停止從外國進口玳瑁殼,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未加工玳瑁殼的貿易量達到每年30,000公斤左右。玳瑁貿易的大批原料均是來自加勒比地區。2006年,有大量已加工的玳瑁殼被發現從該地區的多米尼加共和國和哥倫比亞等國家定期出口。2001年和2005年,古巴在CITES會議中曾二度遞交提案,意欲出口庫存玳瑁殼和少數玳瑁,但在投票時因幾票之差而未通過,最終被迫收回提案。目前中國海南省仍有人不顧法律私下製作銷售玳瑁製品,這都加大了保護玳瑁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