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買回來沉木後發現,水質變黃了,於是就認為沉木吐色的原因,主要是販賣商為了提高賣相,而把沉木故意染色的緣故,因此必須將其中的染料去除才能改善問題。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沉木在形成過程中,由於碳化作用的關係,和它自身的關係,它本身會產生若干帶色衍生物,那麼這些帶色衍生物又是什麼成分,以及有什麼對策可以改善沉木吐色的問題呢?
沉木吐色
我們首先來瞭解一下沉木的形成,典型的沉木是由於天體發生自然變異,如地震、洪水、土石流等,將地上林林殘骸埋入河床等低窪處被掩埋起來,再經過長期的地質演變,使之浸泡在水中或者在含水量極高的環境封閉中,受到一系列碳化作用轉化而成的。所謂碳化作用是指在缺氧、高壓狀態下,厭氣微生物通過分解破壞木材遺體的有機成分組成而吸取養分,並消耗了木頭中的氧,使木頭逐漸變成碳質化的過程。在木頭的碳化過程中,因為微生物之作用會形成腐殖酸及單寧酸,而微生物的活動又受沼澤水酸度這制約。當酸度越高時,微生物活動越弱,導致碳化作用逐漸受到抑制,因此使得其木質結構仍然可以保存相當完整的程度,不過,其材質在不同程度的碳化作用之影響下,已經產生一些結構上的變化,包括質地變成十分緊密而堅硬,強度很高,難以使用手工或機械加工,較不易吸水,比重大能沉入水中,以及顏色接近黑褐色等。沉木多產於原始森林的沼澤地帶,雖然形成於地層之中,但是有許多沉木在形成之後,由於地層變動又重新出露於地表或浸泡在自然水域中,所以可以進行露天開採。縱使埋藏於地表之中,其開採層通常不深,僅在1-2米之間,適合採用明掘的方法。
那麼沉木為什麼會吐色呢?我們知道木材組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萃取物及礦物質。其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是屬於高分子量的物質,這三種成分是木材細胞壁的主要組成分。一般木材中,纖維素占40~50%,半纖維素占10~30%木質素,以及木質素占20~30%。在厭氣環境中,木材中的不同有機組成在厭氣微生物之作用下,被分解破壞的速度和難易程度各不相同。以萃取物最容易被分解且分解速度最快,半纖維素因不容易被分解速度很慢,纖維素更慢,而木質素則最難分解。萃取物被分解後多呈氣體產物消失於無形,半纖維素與纖維素分解後主要形成碳不遺留於木材的結構中,因此能使木材的顏色加深,木質素的分解產物除了碳素之外,還包括一些的腐殖酸、丹寧酸及少量其他不易水解之衍生物。一般典型的沉木,應該多少都含有腐殖酸、丹寧酸這兩種成分,它們都是帶色的物質,其含量多寡與開採的環境有關,如採擷於自然水域者(尤其是流水域),腐殖酸和丹寧酸含量比較低,挖掘於土層者含量比較高。腐殖酸微溶於水,其水溶液呈黃褐色。丹寧酸可溶於水,其水溶液呈茶色,並導致水質酸化。另外,非典型沉木(如流木或沉水木)雖然未經天然碳化作用的影響不會衍行色素,但是丹寧酸是植物界中最常見的化學物質,和植物生成作用與抗蟲害的皆有相關,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在,而且含量不少,尤以硬木的含量較多。如果含量越多,則木材的顏色越偏黃、紅和棕。腐敗的植物可釋放丹寧酸並溶於水中,易使水呈色。
所以在選擇沉木前我們先要學會辨別沉木,沉木的好壞直接影響水質。在辨別沉木方面我們需要注意,我們要選擇完全炭化的沉木,未完全炭化的沉木,會向水中分解鞣質和腐殖酸及其衍生物,雖不對水造成有害物質,但時間長富含色素,影響造景觀賞。單純從水草和水生魚蝦的養殖角度來看,如果不是特殊的種類沉木黃水後的水略偏酸性,並不會對生物帶來明顯立即的危害,但是長期看,嚴重的沉木黃水還是會影響水質,因為草缸是一個封閉生態系統。
為了防止沉木吐色,沉木的選擇很重要
如果我們不幸買到了吐色的沉木,我們就要對它做一些處理了,處理的方法就是購買沉木後應將沉木放進敞口的鍋中,煮沸浸泡處理,每煮沸1小時,將水倒出換成新水,一般蒸煮到沉木水不帶黃或咖啡色,或略有染色為止。如果不是很急於想把沉木放進缸裡造景的話,可以考慮先用大量衛生紙將沉木包裹,放到陰暗處灑水保持沉木濕度,兩天後將衛生紙剝下,就可以看到沉木的色素被浸潤到衛生紙上。如果情況不是很嚴重,就可以放缸造景了。當然這樣做只能減輕染水的程度,初期的換水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嫌換水麻煩,可以考慮使用活性炭放置在外濾內,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