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
生活中很多人會用到中藥,中藥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保健,具有天然、安心、副作用小等好處,其實中藥不僅可以用來幫助我們康復,對生病的魚類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好處,我們在用中藥治療魚病的同時一定不可忽視以下幾點。
一、注意正確診斷病因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應堅持「科學配方,對症下藥,規範應用」12字原則,其中對症下藥相當重要,只有查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魚病發生原因不外乎水體環境因素、飼養管理因素或病原生物因素影響,前兩種可通過人為調控解決,對於病原生物因素而致病,也要分清是病毒性的,還是細菌性的,或真菌類或寄生蟲類,找準致病原因,發病症狀,才能選擇合適的中草藥對症治療。
二、注意了解藥物性能
防治魚病的中草藥種類很多,不同的中草藥有不同的藥性、有效成分和藥效功能。按中草藥的藥效功能,分抗菌、滅蟲和輔助性藥物三大類。防治魚病時,要根據不同魚病類型,選擇相應的功能。如防治病毒性魚病的中草藥有大黃、黃柏、黃芩、大蒜等;防治細菌性魚病的有烏桕、五倍子、草蒲、柳樹枝及大黃、黃柏、黃芩等;防治真菌類魚病的有五倍子、草蒲、艾葉等;防治寄生蟲類魚病的有馬尾松葉、苦楝樹葉、樟樹葉、烏柏葉、桉樹葉、干辣椒、生薑等。另外,與化學藥物相比,中草藥類魚藥往往由多種成分和種類配合而成,其藥效表現為多種成分融合後的綜合作用。中草藥本身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如粗蛋白、粗脂肪、維生素等,某些中草藥還有誘食、消食健胃的作用,可以完善飼料的營養,提高飼料轉化率。同時,其療效慢,作用時間也長。
三、注意區分用藥對像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對於不同的魚類或魚類不同的養殖週期 ,用藥有時也有所不同。如甲魚防病時,在苗種階段應以氣味較小且口感好的鮮嫩草藥為主 ,既無副作用,又適合口味,且能防病促生長。常用的有馬齒莧、蒲公英、喜旱蓮子草、鐵 莧菜等。而對於魚種或成魚,則可用處理過的中草藥粉拌餌投喂。
四、注意講究加工方法
由於化學類魚藥的成分單一,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於養殖水體 ,而中草藥類魚藥是由多味藥配合組成,如果直接投入水體或投餵魚類,就可能出現效果不 佳甚至無效的情況,故使用前必須採取原藥粉碎或切碎煎熬,或者對鮮藥打漿或搾汁使用。 使用干中藥還要進行泡製,具體方法有開水浸泡和煎煮兩種方法。開水浸泡法是把藥放入開 水中,浸泡10小時~15小時,使其成分充分溶解於水中,用火煮沸後再用溫火煎10分鐘~20 分鐘,即形成藥液。煎煮法是直接將藥煮開後施用。一般常用浸泡法。
觀賞魚
五、注意掌握使用方法
中草藥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種:1.投喂法 將新鮮中草藥洗淨 切碎(搗爛),與精飼料拌合後投喂;干藥則切碎後煎汁,藥汁用藥渣一起拌飼料投喂。2.潑 灑法 將鮮中草藥搗碎,用水浸泡後,連渣帶汁全池潑灑;干藥切(搗)碎後需煮出汁才能使 用。本辦法用藥量較大。3.糖化法 把中草藥和豆餅、玉米粉、稻草粉或麩皮混在一起,經 發酵糖化後投喂,可改善中草藥適口性。4.浸泡法 將中草藥捆紮成束,沉放在進水口或食 場附近浸泡,讓浸泡出的藥汁擴散全池,達到防病之目的。
六、注意把握用藥數量
用藥前要對養殖水體體積或魚體體重進行計算,再根據藥物的 性能和使用方法計算出用藥量。由於中草藥因其季節、產地、泡製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 量差異較大,且屬於粗製型產品,其劑量難以把握,故經驗數據很重要。在採用內服方法時 ,一般防病可以用干飼料量的1%~1.5%;治病則用干飼料的2%~3%。外用全池潑灑時,一般 以每立方米水體10克~30克為宜。
七、注意保證用藥時間
用藥的天數,要根據需要靈活掌握,一般為2天~3天,但應以 能徹底根治魚病為原則。注意不可長期投喂單一類中草藥,以免使魚體產生抗藥性。如果在 2個~3個療程中魚病不見好轉,應調換其他中草藥予以治療。
八、注意配藥禁忌
中草藥在配方時,必須要搞清楚各種單味中草藥的藥性和所含的成 分及相互間作用原理,在混合用藥及交替用藥時必須弄清藥物間的禁忌及魚體的耐受程度, 如黃芩與黃蓮不宜合用;內服土黴素時不宜與五倍子合用。有的藥物對某些魚類有極強的毒 性或濃重的氣味,影響魚類的生長和生存,亦不宜使用。
如果你並不是很懂中藥一定不要輕易的配藥,因為中藥的量是比較難把握的,很多種藥材混在一起很容易導致量過多或是過少,所以在用的重要治療魚病時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