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
很多觀賞魚養殖者應該都有經歷過,觀賞魚感染疾病的治療或是觀賞魚死亡的經歷,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觀賞魚的各項生理健康標準,來判斷觀賞魚的病情,這樣就會有助於我們對於觀賞魚疾病的治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判斷觀賞魚疾病的病情如何。
一、觀賞魚特點判斷疾病
當觀賞魚出現異常時,不一定是患病,也可能是缺氧、飢餓、打鬥,但只要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可以判斷是患病:一是快速死亡,觀賞魚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大量死亡;二是症狀相同,在同樣的環境下,所有觀賞魚表現出的症狀、發展過程和發病時間都一致;三是恢復極快,當環境改變後,魚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回復正常。
二、觀賞魚疾病發生時間判斷
疾病的發生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某些疾病只在某一季節發生。這是因為每種致病菌都有適合自己生長需要的各種與季節性有關的條件,所以在觀賞魚疾病診斷時要考慮季節性這一特點,如水霉病一般不會在夏季發生,而春季則是水霉病的多發季節。
三、觀賞魚疾病發生區域判斷
魚病有一定的區域性,在購買觀賞魚時可以打聽一下觀賞魚的來源。如果是從養殖基地販賣過來的魚,則可能帶有病菌,感染多種疾病;而一般本地自養的觀賞魚,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也少有疾病。
四、觀賞魚魚病症狀判斷
這是疾病診斷時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經驗的不足很可能造成誤診。因為不同的病在同一種觀賞魚身上可能症狀相仿,也可能同一種病在不同的魚身上發生會有不同的症狀,所以根據症狀進行判斷也要結合其他一些因素。
五、觀賞魚品種和生長狀態判斷
不同種類的觀賞魚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都有所不同,不同生長階段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不同。一些有針對性的疾病具有很明顯的針對特點,只對某一種魚類造成危害,這些特點都可以做為疾病直接判斷的依據。
六、觀察水中的觀賞魚
觀賞魚通常飼養在水族箱、魚缸、室內和室外水泥池等小型水體內,一旦發生魚病很易被發現,較易近距離直接觀察,一些症狀較明顯的魚病結合現場調查分析,很易做出診斷。這是大水體養殖無法實現的,水中觀察是診斷觀賞魚魚病的重要步驟。
首先觀察魚在水體內的活動狀況,若出現浮頭症狀,給予震動才入水,不一會又浮上來,體表無其他症狀,應考慮缺氧和氨氮含量超標等水質因素;若離群獨遊,反應遲鈍,或不規則狂游打轉,平衡失調,體表無症狀,應考慮為寄生蟲感染或水質污染;其次仔細觀察病魚的口、眼、鰓、鱗片、鰭條、肛門等體表特徵,一般說來細菌性和病毒性魚病常表現出體表充血、發炎、腐爛、鰭條基部充血和蛀鰭、豎鱗等症狀,而寄生蟲性疾病常表現出黏液增多、出血、有點狀或塊狀胞囊等症狀。病魚眼部發白、有增生物,是蒙眼病的症狀,多由水質不良引起。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排泄一種白色細長狀糞便,是腸炎的徵兆。體表長有塊狀麵團樣絮狀物是水霉病的症狀。
七、觀賞魚目測檢查
病魚在水中症狀不明顯或可疑患病器官無法在水中進行觀察時(如鰓部),應離水檢查。用漁網或紗布兜小心撈出病魚進行目檢,力求穩、準、快,時間越短對觀賞魚傷害越小。首先檢查體表,在水中觀察的基礎上進一步檢查,若體表發炎、充血、腐爛,輕輕地用鑷子翻起鱗片,觀察下面是否有線蟲寄生,若沒有發現寄生蟲,可綜合其他情況診斷為病毒或細菌性魚病;若鱗片呈豎立狀,用手指輕壓有浮腫感,應確診為豎鱗病。如果體表有大量黏液,鰭條末端腐爛,鰭基充血則可能是寄生蟲引起的魚病,需要進一步鏡檢才可確診。其次進行鰓檢,先檢查一側再檢查另一側,用鑷子或手翻開鰓蓋,觀察鰓片顏色是否異常,黏液是否較多,鰓絲末端是否腫大腐爛,如果是細菌性爛鰓,鰓絲末端腐爛,黏液較多,有污泥附著;如果是車輪蟲、波豆蟲等原生動物引起的魚病,則鰓片顏色發暗,並有較多黏液,如果是指環蟲、中華鳋等大型寄生蟲,則表現為鰓絲腫大,鰓蓋漲開等症狀。
八、觀賞魚鏡檢檢查
鏡檢是正確診斷魚病的可靠保證,有的魚病同時由好幾種病原生物引起,而有的則是同一種病症在好幾種疾病中同時表現出來,一般需借助顯微鏡才能正確診斷。用活體鏡檢方法代替常規的解剖鏡檢來診斷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可行的。因為魚類的組織再生能力較強,很小的一塊組織(如鰭條和鰓小片)對魚體器官的機能影響不大,也不會影響觀賞效果。隨著病魚的康復,損傷組織會很快自愈。檢查方法是從病變部位用小剪刀或鑷子取一小塊組織或黏液置於載玻片上,滴一小滴清水或生理鹽水,蓋上蓋玻片,輕輕壓平,先用低倍鏡觀察,若發現病原體或可疑現象,再用高倍鏡仔細觀察,對整個病變部位或器官,應檢查幾個不同點,以便掌握全面情況。
檢查觀賞魚疾病的時候,要從多方面去考慮觀賞魚的疾病狀況,最好有合理依據判斷觀賞魚的疾病,不要盲目用藥,如果不能確定疾病,最好請教比較有經驗的養殖者,以免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