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閉殼龜(詳情介紹)
我們都知道,龜是生命力非常頑強的一種動物,但是很多市場上買回來的龜,卻經常發生疾病或暴斃的現象,其實,這其中主要一個原因,是在龜運輸過程中,由於不正確的運輸方式導致的,那麼,對於一些名貴的龜種,我們應該如何保證合理運輸呢?
一、運輸工具
1.運輸桶:運輸桶為橢圓形的木桶,長約85厘米,寬約55厘米,高約40厘米,桶底有數個濾水孔,每桶可裝運活龜約20公斤。運輸桶也可用塑料製成,裝載量根據容積而定。
2.低溫運輸桶:低溫運輸桶是一種高溫季節的運輸工具,為橢圓形木桶,其長寬規格與運輸桶相似。但其桶身高為55厘米,桶底較深,底板有出水孔數個,另外在離桶底約1/3處用木條製成隔板,將木桶分割成兩層,下層可裝活龜20公斤,上層裝冰塊15公斤左右,在桶內起降溫作用,使龜處於人工冬眠狀態。
3.活龜箱:活龜箱是一種高溫季節的包裝運輸工具,為木板或白鐵製成,大小規格可根據需要而定。箱底周圍有出水孔,中間可嵌放大小不同的格板,其規格大小以每格放一隻活龜為好,格底鋪一層水草,上面再鋪5厘米細沙,細沙上面再鋪一層水草,再蓋上箱蓋。也可以幾個疊在一起,在最上面放上冰塊,冰水由第二層一滴滴地滴到底層,起到降溫作用。
4.活龜簍:活龜簍是一種高溫季節運輸活龜的工具。一般為竹篾製成,其上口稍大,邊長約40厘米~45厘米,下底稍窄,邊長約33厘米~38厘米,高約38厘米。空簍可互相疊起,裝運時用水草墊底,裝一層活龜鋪一層水草,一般每簍可裝5層活龜,重約20公斤。
二、活龜的運輸方法
活龜的運輸分短距離運輸和長距離運輸兩種:幾小時到3天~4天時間的運輸稱為短距離運輸;一個星期以上時間的運輸稱為長運輸。短距離運輸方法簡單、管理方便。長距離運輸,技術性較高。一般7天~10天的遠途運輸採用低溫運輸桶、活龜箱、運輸桶、冷藏車等運輸工具。至於2個月~3個月的長時間運輸,必須用完全密封的運輸桶,桶底置細沙7厘米~8厘米,並把同樣的水注入沙中,在途中要每天換一次水。如果用冷藏車裝運,讓龜處於冬眠狀態,其運輸效果更佳,成活率更高。
活龜在運輸前,如氣溫較高,對飼養和暫養的龜應停食2天~3天,使其排出糞便,以減少運輸工具和活龜的污染。運輸前應將活龜挑選一次,及時剔除不健康及殘傷龜,經過挑選的活龜,選用20℃以下的涼水沖洗一次,並浸泡10分鐘,以清潔皮膚和降低活動能力,是污染濁物不至帶進運輸工具內。
三、運輸時出現傷病和敗龜的處理
龜運達目的地後,拆開籠、袋進行檢查、供飲水和投喂,並把傷、病、敗龜揀出作以下處理:
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磨、壓傷和病龜,按龜的疾病防治要求進行治療或作藥用、食用處理,未變質的還可食用,高溫季節,龜肉腐爛很快,立即用刀子在龜的甲殼進刀,將腹甲與背甲掀離,剔除龜肉;再將龜的腹甲與背殼用河砂炒干,醫藥上稱為「敗龜炙板」,仍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四、綠毛龜的運輸
運輸前應停食2天~3天,包裝前洗淨,梳好毛。
包裝一般用白色的布,其長度可按氣溫而定,天氣較涼時可多包幾層,夏天由於天氣炎熱,包2層~3層即可。布的寬度為龜甲長度的兩倍半。
如綠毛很長,可梳理一次,梳理方向為從尾部梳向頭部。如超過頭部,再從頭部折回尾部,至全部放在背上為止。將毛放好拉平後,即可用布從腹部開始,布遍佈超過頭部,從腹部繞向背上一層後,再將多餘寬度捲向前部,而後隨著龜身卷緊,再重複上述步驟,再用細繩紮緊,扎的方法是「十」字形。
在夏天運輸時,應注意消暑和通風,運輸途中要灑水,以保持濕度。在冬天,應注意保溫,多綁布或棉花,同時要用20℃左右的溫水來加溫灑水,以保持濕度。
到達目的地後,將龜慢慢地從包裝中取出,再將其放入與原地水溫相近的水中,然後將綠毛梳直,不能一下子放入溫差很大的水體中,以免不適應溫差而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