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養當年冷僻稀有的爬行動物也成為了白領人士特別是愛與眾不同的文藝青年的歡喜。小編特地收集一些陸龜新手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寵物是完全陸棲性的龜類,原產於全世界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寵物是否能夠養得好首要知識就是瞭解他的特性。
鱷龜
1.排酸:就是排出尿酸。在野外寵物將水分儲存在腎臟裡,代謝形成尿酸。當水分攝取不足時,體內的水分一再被循環利用,久而久之,尿酸形成會過高,它會和鈣結合,也會與其他有機物質結合(如草酸),形成尿酸結晶(寵物)。因此,不當得(過多或過少)補充鈣粉或其他礦物質與尿酸結晶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最主要的還是水分和蛋白質的攝取量。一般在正常食慾的人工飼養下,1-3天正常排便、排酸週期不超過7-10天一次為正常範圍,否則可能有結石的危險。
排酸與結石的關係:如果你常發現它的排泄物中帶有白色或乳白色的膏狀尿酸,那就表示它的代謝功能正常,值得高興。
一旦發現長期不排酸或尿酸已經呈塊狀或顆粒狀時,則得注意它的水分(不宜過少)和蛋白質(不宜過多)的攝取,預防形成尿酸結石造成尿道堵塞的危險發生。假如你的飼養方法、環境和食物均正常,也沒有其它不良的症狀,而它沒有排出白色或乳白色稠狀的尿酸,那就有可能說明尿酸(尿酸鹽)通過液態的形式隨尿排出,使你無法輕易察覺到。大可不必太緊張。
一般結石的初期看不太出來,正常排泄、尿酸呈顆粒狀、可能食慾會下降,偶爾同時伸出四肢和脖子;到了中期,排泄次數和份量減少、尿酸變少、並且會排出微粒結石或較大結石、食慾會有所減退,頻繁的同時伸出四肢和脖子;到了晚期就會無尿酸、無排泄,食慾明顯下降或停食,後肢拖地爬行或少動,嚴重者死亡。如果條件允許在不能肯定是否有結石時,可以到寵物醫院拍張X光片,查看體內是否有結石(拍腹甲)。
但有些結石,即使環境、排酸和排便都正常也是無法避免和防範的。不能說這樣就不正常,因為畢竟是生命,就和每個人體質都不太相同的關係一樣。即便養龜再有規可循,每隻龜的狀態也是不完全一樣的。但就怕結石排不出來,徹底堵住尿路和洩殖腔,那就糟糕了。所以我們一直建議常泡澡,增強體內的水合作用和低蛋白質的攝取量以及食物的多纖維和多元化,盡量減少結石在體內的逗留時間。若發現陸龜食慾下降、絕食同時長期不排酸或尿酸呈大小顆粒狀時,高溫泡澡無效後可試試用水龍頭(水溫稍高)沖其下腹或反覆刷洗,刺激排出存積的結石。再不排用開塞露灌入洩殖腔內,用耳勺在溫水中掏掏洩殖腔,看是否感覺到有結石。若有,可輕輕一點一點的掏出。
人工飼養下,結石几率的高低跟其生理結構和原生地的氣候也有一定的關係。例如易結石的陸龜有:蘇卡達、星龜、歐洲地區陸龜和地鼠龜類。其它陸龜的結石几率則相對較小。
2.隆背:龜背呈一個個小土包一樣的形狀。嚴重隆背者,龜背會像金字塔一樣,所以叫「金字塔病」。但隆背不能統稱為「金字塔病」,一般的起伏不大的隆背可能是因為飼養方式不正確或品種屬性不同,而「金字塔病」更趨向於一種畸形,一般野外的發病率較高。
隆背也是一種亞健康的表現,但有些陸龜個體即使在野外也會隆背,例如印度星龜、豹龜、紅腿等。只要正確控制好隆背的尺度和觀念,通常不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命。
3.曬背:利用陽光中的UVB來照射龜體從而使它們體內維生素D3的形成來充分吸收鈣質(需在一定空氣溫度保障下才能充分完成,一般在26-32度之間),UVA促進食慾可健康自然的成長。通常玻璃會阻礙絕大部分的UVB射入,所以建議曬背時須無玻璃阻擋進行。時長在20-40分鐘比較適宜並避免正午進行,以免造成灼傷和體內脫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龜友為了追求品相,怕曬黑背甲或同心盾,便不進行曬背或極少曬背,只在飼養處內提供人工的UVB紫外線。此舉無疑是無知可笑的。養龜必須要常無阻擋接觸陽光,否則龜很難養好。
4.泡澡:將龜放在35-50度(也可依不燙手為準)的溫水中浸泡30-60分鐘,水位最好不超過龜體高度的1/3,以免嗆水。最好是每天或隔天進行一次。泡澡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排泄,形成泡澡排泄的條件反射和預防結石。兩隻及以上陸龜泡澡最好是一龜一盆,利於觀察排便或排酸狀況以及防止攜帶傳染性病原體的陸龜交叉傳染於健康個體。建議冬天最好在飼養箱內進行,同時使用陶瓷加熱器或聚熱燈在上方照射保溫;夏天可以放在陽光下進行,既泡著澡又可保溫還能曬背和避免脫水,一舉四得。器皿最好使用非金屬材料,邊緣高於陸龜,面積寧大勿小。
有龜友說「養陸龜沒必要經常泡澡,野外龜哪來的環境泡澡?我家養的XX龜常年不泡也照樣活得好好的」。沒錯,如果單純只是為了養龜而養龜,那怎麼接近自然就怎麼來。若為了養寵物而養龜,就不得不考慮一些人的因素了。也就是說,家庭環境下的龜和野外環境生存的龜所處的境地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家庭養龜在某些環節上和野外龜的特性必定是違背的。而且,並不是完全主張要天天泡澡,只是建議給那些容易結石的陸龜常泡澡,將家庭養龜的一些弊端用一些非野外的手段降到最低。這也是養寵物龜的無奈與可悲之處。
5.缺鈣:鈣質是陸龜生長的重要營養元素之一。如果陸龜長期缺鈣外甲會變軟、四肢爬行無力、趾甲脫落、食慾下降等病狀。缺鈣的因素有,餵食單一、缺乏日照及維生素D3、長期未補鈣和鈣的選擇或用量不當。前幾種因素已經在這裡介紹過了,重點介紹後兩種因素:很多龜友為了省錢和省事選用人用的鈣質品或墨魚骨進行補鈣,如果使用不當會引髮結石的可能,這無疑是很危險的。因為它們不易吸收其中的碳酸鈣,其中也含有磷的成分,更加阻礙了對鈣的吸收。特別是墨魚骨,鈣磷比例過低。所以建議使用爬蟲專用的鈣質品;其用量方面不可過多或頻繁的補充,吸收不充分也易引髮結石。以腹甲10公分的蘇卡達為例,每週補充鈣粉的使用上限為一次兩耳勺的頻率和用量。如果你的飼養環境和食物均比較適宜(如可常年接受日照和食物多元化等等),那麼補鈣的用量和頻率可以相對較低。
6.拒食、停食和填食:拒食是指因環境發生變化(包括新龜不開食)或存在初期的炎症而暫時性的不進食表現;停食則是龜在冬眠期間或病症的後期表現。一旦發生拒食,應及時的改善飼養環境(新龜可引誘其開食,例如可採用水果、蒸熟的胡蘿蔔+南瓜或飼料等做誘餌),或做出相應的治療措施;填食就是在龜因患疾病不能主動進食的情況下,通過人為的方式掰嘴進行填餵食物。此舉操作比較困難,即使成功也只能維持一時的體力和營養,飼主應及時得為其治療或調整飼養環境從而使之主動進食。
7.暴斃:龜在無明顯的症狀下短時間內突然得死亡,稱之為暴斃。至於原因,目前還沒有一個合理的科學解釋。如有知情者請在此討論,盡量降低暴斃的死亡率。
8.烏龜與陸龜的區別:在中國,很多老百姓把龜類(海龜除外)都習慣性得稱之為烏龜。這種稱呼是極不科學的。因為烏龜只是分佈在東亞一些國家裡龜科-淡水龜亞科-烏龜屬裡的三種水龜中的一個物種,它的分類單位是種;而陸龜則是分佈在世界各地上龜科-陸龜亞科-各個陸龜屬中三十多種陸龜的總稱,它的分類單位是亞科。所以說烏龜和任何一種陸龜或其他龜種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
9.判斷公母:以星龜、緬星、緬陸為例:(1)公龜體型較狹長,母龜則較渾圓;(2)公龜尾部較粗且長,母龜則肥短;(3)公龜洩殖口離肛盾較遠,母龜則相反;(4)公龜腹甲凹陷,母龜則平整;(5)公龜成長較緩慢,體型也比母龜小。(6)有人說將公龜抓起,它的尾巴會微微向前勾起(呈交配姿勢),母龜尾巴則向著兩側,但也不完全絕對正確,謹供參考。 以紅腿、黃腿為例:(1)很難目測分辨性別,甚至從體型及腹甲也無從看起;(2)公龜尾巴比母龜扁平,並且具有四個鱗片,為唯一可供辨識的部分。以輻射龜為例:(1)從尾巴分辨,但是並不容易判斷;(2)從腹甲分辨,需要到一定程度大小才能看得出來;(3)成年公龜會主動聞對方洩殖孔確認對方性別,母龜則不會;(4)公母體型及大小沒有特別不一樣。以蘇卡達和豹龜為例:(1)公龜腹甲凹陷,母龜則平坦;(2)公龜肛盾開口角度較大,母龜則相反;(3)公龜會有以身體撞擊其它龜(或同種公龜)的舉動,甚至也攻擊人及它認為可疑的事物。以歐系陸龜為例:(1)公龜尾巴長而粗,母龜則相反;(2)公龜發情期個性急躁,公龜間彼此會追撞及互咬;(3)公龜體型比母龜小。 以靴腳陸龜為例:(1)無法從外觀來作區分;(2)公龜在遇到同類時,會有頻頻點頭試探對方性別的舉動(但是必須長到亞成體以上才會),母龜則不會。
10:A. 將龜龜的尾巴拉直,洩殖孔位置超過尾盾邊緣,則公龜的成分居高。B.大部分物種的公龜體型都比母龜小,海島型陸龜(加拉巴戈、亞達伯拉)和蘇卡達則相反。 C.有些物種的公母體型大小差異性不大,如輻射龜、紅腿龜、黃腿龜等。D.大部分物種的公龜都比較活潑好動,母龜則較沉穩。E.大部分物種的公龜到了成熟期,均會有主動嗅對方洩殖孔確認性別的舉動。
11.亞種:所謂的亞種是指生物分類學上種以下的分類單位,是種內的一些群體。但彼此在某些形態特徵、生理特性、基因頻度、染色體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且有著不同的地理分佈。也就是說某物種的部分族群因長期的生態隔離,外觀上與原物種已有顯著的不同。多年下來,其體表的色澤、鱗片、皮膚已經有些許的變化。但去除生態隔離後與原物種之間仍能自然混血繁殖者,稱為該物種的亞種。陸龜的亞種歸類: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龜鱉亞綱——龜鱉目——潛頸龜亞目——龜科——陸龜亞科——各個陸龜屬——陸龜種 ——陸龜亞種。
12.生長線(紋):在人工飼養過程中,由於陸龜生長速度較快,外甲的盾與盾之間開始擴張,其間的色素還來不及形成,便會出現白色或淡黃色及淡粉色的紋路。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色素的增加和角質的形成,生長線(紋)就會慢慢消失。但隨著陸龜的生長它仍會出現。生長線(紋)的不斷出現說明你的龜在長個,是一種健康的體現。如果生長線(紋)一直沒有出現,有可能是因為缺少曬背、補鈣或甲體銜接處損壞等現象。
13.生長速度:同一物種內,每隻龜的生長速度因個體差異(包括基因、體質、健康等不同因素)都是不太一樣的,也是正常的;不同的物種之間的生長速度也不能以各自的生長速度來判定誰快誰慢,因每一物種的生長速度是根據成體體型大小而定的,如蘇卡達和印度星龜的關係比較。另外要知道一點,龜是一種壽命較長的動物,自然的生長速度本身就不快。人工飼養下,不要嫌它們長得慢而「拔苗助長」式的飼養,那樣無疑會害了它們。故建議飼主們,盡量避免每天都大量得喂些豐富的食物或經常補充一些營養品,長得過快並非是一件好事!反過來,經常餓上兩三天(健康的個體)對它們的長期健康是利大於弊的。
14.混養: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陸龜放在一個飼養箱內進行飼養。其最基本的原則是飼養溫濕度和體型相近的、無傳染疾病(包括肺炎、感冒、腫頸病、內外寄生蟲病等)的、不同物種沒有攻擊習慣的陸龜可長期混養。
15.護甲:當龜甲顯得暗淡無光時,多半說明體內缺乏營養或接受紫外線稀少,屬於一種亞健康表象。因此通過龜甲的光澤度,多少可以折射出它們的健康體現。所以當龜甲長期處於暗淡、無光或乾燥時,飼主要採取多種食物的供給和充足的紫外線照射以及良好的飼養環境。維生素AD或AE膠丸(塗抹)可作為輔助用劑。
16.錯甲(少甲):龜在孵化過程中,由於基因突變或遺傳基因導致盾甲的不規則排列或缺少盾甲,屬於一種天生的病態畸形。存在此類現象的陸龜無法再恢復原貌,生長速度也較緩慢,但不會威脅到生命。通常數量較少。
17.白化和黃化:龜在孵化過程中,基因缺失導致無法產生或極少產生黑色素,使整個外甲或四肢呈淡黃色,眼珠多為紅色或少數的黑色。存在此類現象的陸龜無法再恢復原貌,生長速度也較緩慢,壽命也相對很短。通常數量極少,但國外存在人工繁殖的個體。
18.頸盾:位於背甲椎盾的前方,嵌於左右兩片緣盾之間的一枚小甲片。有些個體的頸盾會在緣盾的腹面。而有些龜則沒有頸盾,例如印度星龜、蘇卡達和豹龜等。頸盾有時也是區別樣子相近而物種不同的陸龜標誌之一。如,亞達伯拉有頸盾,而加拉帕戈沒有;緬甸陸龜有頸盾,部分西裡貝斯陸龜和多數印度陸龜則沒有。
19.龜吸:龜鱉以頸和四肢的伸縮運動而產生呼吸,先呼氣,後吸氣,這種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嚥氣式」呼吸,簡稱龜吸。我們應用醫學解剖方法對實驗龜進行分析,發現支氣管不是逐級分枝進入肺組織,左右支氣管直接大開口於肺的中央空腔,從網絡面游離出來的小支報導管口開放,在中央空腔形成支氣管大口對小口的特殊交換氣體方式;薄層肺組織由細小支氣管網絡面支撐,懸浮於中央空腔和背甲下氣囊之間,構成了龜的奇特呼吸器官。龜的頸部和四肢伸縮運動,實際不是壓迫肺組織,而是壓迫左右氣囊,促使中央空腔的支氣管進行氣體交換.嚥氣式龜吸的基礎是龜肺發育不良,氣囊和中央空腔彌補了龜肺的呼吸功能。 如果你的愛龜常點頭,伸縮四肢, 那它是在呼吸。陸龜除了用肺呼吸之外。它們也會用皮膚呼吸。
20.CB(captive-breed)和WC(wild-caught):在這裡是指人工繁殖(孵化)的陸龜個體和野生被捕捉住的陸龜個體。CB個體相對WC個體更能快速的適應人工環境,相對不挑食,也極少存在體內外寄生蟲和其他細菌疾病現象。所以盡量選擇CB個體或經過一段人工飼養的WC個體飼養。
21.暫時無人飼養(短期)之對策:如果您和家人準備長時間出門,有以下辦法參考安置龜龜:(1)寄養在朋友或親戚家中。箱子若不很大,最好搬過去。寄養前務必要囑咐養龜的各個環節,以免發生不開心的事。(2)攜帶它們同往。首先要找一個小筐或比較大的鞋盒,墊上報紙或其它吸水材料,四周要打多個通風孔。最好帶上加熱墊,當地氣溫較低的時候可墊在墊材的下面。若您的龜太大或太多,最好寄養或滯留家中。(3)留在原地。如果上面兩種辦法都不可行,就只有留在原地。在走之前必須做一些準備,一是保證水源充足。水盆加滿是必須的,若您的龜需要高濕度,可放個盛滿水的小盆在裡面;二是食物的充足。走之前放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甘藍菜和胡蘿蔔。甘藍類的蔬菜是層層包起來的,可預防水分的流失,胡蘿蔔可長時間存放。都不貴,還能治治挑食。三是環境的準備和檢查,其中包括通風要暢、保證溫度、電路是否安全等等。最好把墊材統統換成報紙(多層),那樣您回來後比較容易清理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