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莫泥龜(詳情介紹)
養龜就要瞭解龜的一些基本習性,龜與其他寵物有很大的不同,一些習性上也完全不相同,而就算是龜類,也分為很多品種,飼養方式的區別也很大,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常見的龜,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生活習性呢。
一、龜是變溫動物
龜是變溫動物,所以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反應靈敏。它的攝食、活動等均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由於龜新陳代謝所產的熱有限,它們又缺乏保留住體內產生熱的控制機制。為了克服這一缺陷,龜靠的是找涼或熱的地方來控制每天體溫的波動。在飼養龜的人工小環境溫度與自然棲息地相一致時,才能保證龜生理和心理健康。一般熱帶龜適宜溫度時27~38℃,溫帶龜20~35℃,半水生海龜適宜的環境溫度較低。有些龜致死溫度在適宜溫度上限之外5℃左右。當溫度較低時,龜不活動(墊伏)。要人工飼養下達到繁殖龜的目的,應避免龜的環境溫度過高過低或大幅度波動。當溫度在10℃左右時,龜便開始進入冬眠狀態。溫度上升到15℃左右龜便開始活動,有的甚至能開始進食。一般習慣上把溫度在25℃時,龜的攝食、活動情況定為正常值。而溫度在30℃左右則是龜最佳的進食、活動、生長的溫度。所以,在國內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的4~10月份是龜的攝食、活動時期;11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則是龜冬眠期。
二、龜的分類
龜的種類,按它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可分為陸棲龜、水棲龜、半水棲龜、海棲龜、底棲龜5種類型。不同種類的龜外部形態構造分別與其生活環境相應,如水棲龜四肢的趾和指間均具豐富的蹼(似鴨掌),以適應深水中生活;而陸棲龜類的四肢卻粗壯呈圓柱形,以適應於在沼澤地和陸地上爬行;生活在大海中的海龜類,均具有槳狀四肢,且都具有一對鹽腺,以利將體內多餘的鹽分泌出來。
按龜的食物性可將龜分為動物性龜、植物性龜、雜食性龜3種。水棲龜類的食性一般為雜食性,如烏龜、柴棺龜(石金錢龜 黃喉擬水龜 )等;半水棲龜類多數為動物性,如平胸龜、三線閉殼龜、金頭閉殼龜;而黃緣盒龜、黃額盒龜卻是雜食性。陸棲龜類大多為植物性,如緬甸陸龜(詳情介紹)、四爪陸龜等。有些龜耐饑耐渴能力較強,可幾年不食也不易死亡。
三、龜均為卵生
龜均為卵生,繁殖季節一般在每年5~10月份(恆溫養殖除外),卵產生於陸地上,不同種類的龜其產卵的數量不同,淡水龜類每次產2~5枚,卵呈白色。具有鈣質的硬殼。不同種類龜的卵形狀也大小各異,長橢圓形比較多,海龜類卵為圓球形。龜的卵穴,一般在潮濕溫暖的地方,卵穴呈鍋狀,上大下小。卵的孵化完全自然界的光、熱及雨水。龜沒有看護卵的習性。
四、水和溫度
為使半水生龜能夠全身淹沒,水要足夠。許多龜的取食、繁殖以及群體間相互作用都在水中進行。對產於港灣的龜還應考慮水的鹽度,對某些海龜,應把水的PH值調到與其自然棲息地水的PH值相同。
水生和半水生龜代謝終產物是尿素,尿素分泌導致龜體內水的大量流失。產於乾燥環境中的龜通過皮膚丟失水分。同樣,龜通過皮膚也能吸收水分。許多龜直接喝池中或盆內的水。時常向龜舍內噴物有助於使龜自由地選擇水的攝入。
龜捨的濕度應與其自然環境相近,濕度過低(<35%)可導致龜皮膚異常乾燥和蛻皮障礙,特別是那些不適應乾燥品種的龜。濕度過高(>70%)會導致細菌或真菌大量增生,容易發生皮膚下感染.
五、光照週期
根據龜的自然生理節奏和1年活動的要求,家養的龜需要定期光照。光照週期的變化和合適的生活環境條件,是使龜能夠在家庭飼養條件下繁殖的重要環境因素。處於溫帶區光照週期的日照變化範圍:冬季8小時,夏季16小時。熱帶區,冬季光照週期的日照波動大約10小時,夏季達越14小時。已證明,季節性光強度的變化有利於人工飼養下龜的繁殖。最好是採用全譜光,選用光譜特性與天然光(包括紫外線)相似的螢光燈管。全譜光照射能改善龜的採食行為和繁殖。白熾燈可作為龜舍內的光和熱源,但應避免直接接觸燈泡,防止龜被灼傷。也可用保育燈給龜舍內局部加溫,但必須有防護措施,應高於龜活動的地面35厘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