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龜
鱷龜由於生長迅速,產肉率高,因此也被人們稱為「肉龜」,所以這是一種被人為定義可以吃的龜,人類不會拒絕美食也不會浪費賺錢的機會,因此鱷龜的養殖應運而生,下面介紹一下鱷龜養殖的最新方法技術。
一、龜池建造
選擇水源方便、無污染、交通便利但又安靜的地方建池。其形狀以東西向的矩形圓弧角的水泥抹面池或同形狀但外建防逃牆的土池為宜,每個池面積幾十平方米~幾百平方米;池深1.2米~1.5米,水深30厘米~80厘米;池底自北向南有10°~16°的斜坡,最低處設帶有防逃網罩的排水管口;池角均呈圓滑弧狀,其上加蓋防逃壓板;龜池外圍建防逃牆,牆高1米,在牆上一側面留門,牆頂也可加置向池內出簷的防逃壓板(「T」形防逃牆)。外圍防逃牆頂應每隔0.6米左右留設一個直徑2厘米~3厘米的插孔。在室外的水泥池牆的最高水位線上,留出數個溢水孔。新建的水泥池有鹼性物質,可用10%冰醋酸刷洗池壁、池底,灌滿水後浸泡1天~2天,放掉後再用同法消鹼一次,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灌入新水。養龜之前,還需用15×10-6~20×10-6漂白粉或1×10-6「強氯精」對全池潑灑消毒殺菌,2天後方可放養龜種。
除上述一般條件外,人為創造一個鱷龜最佳的生長溫度是強化養龜的重要措施。在低溫下通過無煙鍋爐水(氣)暖,使龜池水維持30℃左右,空氣溫度在31℃左右;也可利用溫度自控儀與電加熱裝置實現恆溫強化飼養。
二、龜種放養
採用高密度綠色養殖是獲得高效益的新技術,也是養龜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初期放養密度(200克/只左右)為24只/平方米~27只/平方米,按重量計應為5公斤/平方米左右,但隨著鱷龜個體的快速生長,應注意及時降低密度。待平均規格達350克/只~400克/只時,應減為20只/平方米~22只/平方米;待平均規格達500克/只時,可按15只/平方米~17只/平方米放養;600克/只時,按12只/平方米~14只/平方米放養;700克/只時應為10只/平方米~12只/平方米;800克/只時為8只/平方米~9只/平方米。
三、飼料投喂
建議採用SDG鱷龜專用綠色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48%以上)。調製時現場稱取配料,添加配料總重5%~10%的光合細菌和45%左右的清水,製成粒徑2毫米~3毫米的長顆粒即可。如有條件,製成浮性膨化顆粒飼料,效果更佳。
配合飼料投喂量為鱷龜總體重的1.5%~2.5%,鮮活飼料的5%~10%。每天投喂3次,分別在6時~7時、12時~13時、17時~18時進行。投料要多點且均勻,並盡量使飼料入水時發出聲響。切忌集中投於一處,造成飼料成堆。每池的飼料台個數應根據池的大小決定,一般每平方米設3個~4個。
四、水質調節
鑒於高密度集約化養龜條件下,龜的攝食量和排泄物都較多,而水溫又較高,即使投喂的飼料是綠色飼料,其對水質的污化速度也較快,水體中易產生較多有害物質,尤以氨化亞硝酸鹽及H2S危害較重,而通過潑灑和底施光合細菌,即可有效地改善水質,減少有害物質。每次加注新池水時,同時施用10×10-6~15×10-6光合細菌;換水也是調節水質的有效方法,水深20厘米左右可每天換一次,30厘米的水深可2天換一次。切忌多天不換水,不可使水體散發臭味。每隔7天~10天可潑灑一次生石灰,濃度為70×10-6,並注意與光合細菌交叉施用,不可同時使用。
五、水溫調控
水溫的科學調控直接影響成龜養殖的增重及成活率,鱷龜長期在18℃~20℃的條件下,生長速度要比最佳生長水溫30℃~31℃慢幾倍。因此務必使養龜水溫維持在30℃~31℃內。另一方面正在換水或裸露在外界的養龜池恰遇暴雨或氣溫驟變等惡劣天氣時,應及時防範,極力避免水溫變幅大於2℃。
六、病害防治
鱷龜一般較少患病,但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易患消化不良症,可對病龜填喂含多酶片的藥餌(每公斤龜用藥2片)。外傷類症可用碘酊藥棉對患處消毒,塗上消炎生肌膏後2天~4天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