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米拉雅白頭蛇的形態特徵(1圖)
  • 1年前发布

喜米拉雅白頭蛇的形態特徵
喜米拉雅白頭蛇

  喜米拉雅白頭蛇顧名思義該蛇的頭部是白色的,因此令人印象深刻。此蛇常出現在路邊、碎石地、稻田、草堆、耕作地旁草叢中,偶爾也會出現在住宅區。
  喜米拉雅白頭蛇的全長有600~800mm。具管牙的毒蛇,管牙較短小,無頰窩。背面黑褐色,具10~15+3~4對朱紅色橫斑,左右橫斑交錯排列或在背中線彼此相遇;腹面橄欖灰色,散以小白點。頭部與頸背淡黃白色,具深褐色斑紋。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眶前鱗3(2),眶後鱗2;顳鱗2+3(2);上唇鱗6,2-1-3式;下唇鱗8(7-9),前3(4)枚切前頷片。背鱗平滑,17-17-15行;腹鱗168-205,肛鱗完整,尾下鱗39~53對。
  學界之所以會認為白頭蝰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蛇種,有數個主要的原因。白頭蝰有著強健的體魄與及一條短尾巴,同時有著較順滑的背鱗及龍骨,這一點跟一般蝰蛇是一致的。它們的頭部稍呈扁平狀及橢圓形,最特殊的是頭部上並沒有緊密覆蓋著細碎鱗片,反而像游蛇科及眼鏡蛇科的蛇般有著同樣規模的大鱗,這一點與一般的蝰蛇便有所不同。同樣地,白頭蝰的頭骨構造相比起其它蝰蛇而言,亦是較為特殊的。另外,喜馬拉雅白頭蛇的牙齒是空心牙,同樣可以注射毒素,不過白頭蝰的毒牙卻顯得短小。它們的毒牙尖端部位是呈脊狀的,就像一柄短刀一樣,而這種牙齒結構僅見於穴蝰科與及一些擁有後溝牙結構的蛇類而已,而白頭蝰分泌毒素的毒囊體型相對地細小。最後,白頭蝰跟一般蝰蛇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白頭蝰是卵生蛇種,而且會進行冬眠。
  它們的身體主要由暗泛光亮的深藍色、灰色或黑色加上幼細的白色、橙色條紋所組成。但它們的頭部顏色卻與身體有著鮮明的對比,普遍呈澹黃色,並滲雜灰色的橫紋。它們的眼睛是同樣是澹黃色的,瞳孔則呈直線形。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