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是很龐大的群體,在全世界存在著大大小小6000多種蜥蜴,數量非常可怕,在我國發現的蜥蜴一共約有150多種,可以分成下面八種類型,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吧。
中華石龍子(詳情介紹)
一、壁虎科
Gekkonidae包括各種壁虎、蜥虎、沙虎、瞼虎等。壁虎科蜥蜴(20張)已知我國有10屬約30種,壁虎科中多種是與人類伴居生活的蜥蜴,它們體扁而輕,指、趾擴張,其下表面形成許多皮膚褶襞、由無數亞顯微結構的細毛構成,有粘附能力,善於在光滑的牆壁或天花板上爬行,於夜晚在燈光下活動捕吃昆蟲。
二、鬣蜥科
Agamidae包括各種鬣蜥、樹蜥、龍蜥、沙蜥等。已知我國有9屬約50種。這類蜥蜴多數的頸、背有較長鱗片構成頸鬣及背鬣。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別很大。例如樹蜥與龍蜥善於攀援,體輕,體表粗糙(鱗片尖出或起稜),四肢及指、趾均較細長,鬣蜥科蜥蜴(14張)爪發達,尾具纏繞性。又如飛蜥(詳情介紹)的前後肢間有發達的皮膜,由幾對伸長的肋骨支持,形成「翅」,可以由高處滑翔到地面,或從這株樹上滑行到另一株樹上。它們並不能作真正的飛行。再如,沙蜥生活於沙漠地區,常將身體迅速埋入沙中,一方面藉以在無隱蔽的曠野中逃避敵害的追擊,另一方面也可躲避沙漠中熾熱陽光的灼傷。它們的身體寬扁,有利於左右擺動掘沙入穴。眼瞼邊緣的鱗片發達,可防止砂粒侵入眼中。指、趾一側的鱗片特別發達,形成所謂「纓緣」,僅以纓緣及爪接觸沙面,以減少承受沙溫的面積。
三、蛇蜥科
Anguidae如各種蛇蜥。我國有1屬3種,是適應地下穴居生活的。體形細長,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縮小,外形象蛇。數量稀少且生性隱密,不易見到,喜歡棲息於較潮濕的天然林底層的落葉堆或土中,偶爾會到較空曠的林道或路邊曬太陽。主食蚯蚓、蛞蝓或甲蟲的幼蟲,一窩可生5顆革質卵。尾巴會自斷。分佈多集中在海拔1000到2000米之間,中、低海拔森林底層土壤中。
四、屏蜥科
Xenosaundae本科共有2屬4科,分隸2亞科。是一類較多原始特徵的蜥蜴。其中鱷蜥亞科1屬1種,僅分佈於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華石龍子(詳情介紹)
五、巨蜥科
Varanidae本科僅1屬約30種,多是一些體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長可達4米,是現今最大的蜥蜴。我國只有1種圓鼻巨蜥,全長也有2米多,喜棲水中,尾長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但是巨蜥科也有些小型種類,如澳洲的短尾巨蜥Varanus brevicauda頭體長僅12厘米。巨蜥都食動物性食物,其中最大的科莫多巨蜥可以捕食大型的哺乳動物,小型的種類則以昆蟲為主食,其它很多巨蜥食性廣泛,包括腐肉、鳥蛋和各種能捕到的小動物。但葛氏巨蜥除外,此種巨蜥會吃水果。
六、雙足蜥科
Dibamidae本科僅有1屬4至5種。我國只有1種白尾雙足蜥。它們是營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蟲狀蜥蜴,四肢退化,僅雄性殘留一對扁平鰭狀的後肢。眼退化隱於鱗片之下,耳孔亦退化。雌性前後肢均無。頭部鱗片少,眼退化,隱於眼鱗下。無耳孔。舌短,前端尖,後端分叉,舌面有橫褶襞。齒小而尖,有鉤曲。無顳弓。肩胛骨、喙骨和胸骨僅有殘跡。腰帶有1長的髂骨,與恥骨、坐骨緊密癒合成髖臼。股骨位於體內脛腓骨癒合喙骨僅有殘跡。有肛前孔,尾短而鈍。營穴居生活,有時到地面活動,常在朽木下邊發現。食昆蟲。卵生。
七、蜥蜴科
Lacertidae包括各種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國有4屬25種。麻蜥主要分佈於北方乾燥環境,草蜥多分佈於南方,經常在草叢灌木上活動,體輕尾長,善於攀援。蜥蜴科成員主要為卵生,也有少數為卵胎生,其中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是卵胎生的蜥蜴的代表,胎生蜥蜴也是分佈最廣和最北的蜥蜴之一,分佈於亞洲北部和幾乎整個歐洲,包括歐洲北極圈以內的部分,另有幾種蜥蜴為孤雌生殖,只有雌性而無雄性。
八、石龍子科
Scincidae包括各種石龍子、滑蜥、蝘蜓、島蜥、南蜥等。我國已知8屬30種。本科蜥蜴多營地面生活,一般體軀正常,四肢發達,善於在地面奔跑。滑蜥屬多在枯枝落葉間穿行,體形細長,體表光滑,四肢較弱,下眼瞼上有一透明「瞼窗」,眼瞼閉合時也可透過險窗感知光線強弱。
很多中國本土的蜥蜴也收到了市場的歡迎,比如中華石龍子就是非常好的典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品種是我們經常可以看見的,也希望大家可以一直愛護我們國內的蜥蜴品種,保護我們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