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是否咬人先觀察主人(1圖)
  • 4年前发布

狗狗是否咬人先觀察主人
藏獒(詳情介紹)

  狗狗咬人的問題屢見不鮮,很多人看狗狗會不會咬人都是先觀察狗狗的品種,但是現在金毛咬傷人的案例也不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基因突變了還是環境改變了狗狗呢?
  其實狗的「品種」只是影響侵略性的眾多因素之一,根據《動物行為科學》(Animal Behaviour Science)期刊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最能影響犬隻侵略性的,就是狗的主人,也就是飼主的訓練方式、收養地點、性別和年齡與狗的攻擊性關連最大。
  另外,同一隻狗在某個地方很凶,在另一種地方可能不凶。例如,可能會在街上亂叫,但在自家後院又很溫和。「造成狗具攻擊性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這與『條件依賴』和『人狗之間的歷史依賴』問題相關,」美國愛護動物協會(ASPCA)科學顧問Stephen Zawistowski說,「你不能只根據狗的品種,就預測狗是否有攻擊性。」
  這份對狗的攻擊性研究,有幾點值得注意:
  1.「25歲以下狗主養的狗」的攻擊性,幾乎是「40歲以上狗主養的狗」的2倍。
  2.「絕育公犬的攻擊性」是「絕育母犬的攻擊性」的2倍。然而,「有絕育的公犬」和「沒絕育的公犬」之間的攻擊性,則沒有顯著差異。
  3.在幼犬時期沒受過訓練課程的狗,對陌生人的攻擊性,是受訓犬隻的1.5倍。
  4.用懲罰和負強化訓練狗,反而易致攻擊性。
  5.從收容所等來源獲得的狗,比直接購自育種者的狗要具攻擊性。
  Stephen Zawistowski提醒幼犬社會化的重要性,並表示如果老犬突然變得有攻擊性,可能是因為病痛。
  美國育犬俱樂部(American Kennel Club)的狗狗好市民(Canine Good Citizen)主任Mary Burch說,「如果你擔心被不熟悉的狗攻擊,就要注意它的肢體語言,一些初期的攻擊行為是直接盯視、姿態僵硬,毛髮豎起,耳朵或嘴唇向後拉,露出牙齒,咆哮、吠叫等,若只是吠叫,不應該被定義為攻擊行為。」她批評這項英國研究將吠叫視為攻擊行為,「因為吠叫可以有多種意義。」狗狂吠也可能是提醒飼主或發出一些訊息,「在我看來,這過於廣泛定義攻擊性了。」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