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狂犬病的三大誤區(1圖)
  • 2年前发布

關於狂犬病的三大誤區
狂犬病的誤區

  一提到狂犬病,大家都會有一種膽寒的感覺。其實,只要做要好了必要的防護和補救措施,狂犬病也僅僅只是一種疾病。今天,筆者就為大家解讀一下我們平時對狂犬病的三大誤解。
  一、被狗咬後必須在24小時內注射狂犬疫苗
  被狗咬後必須在24小時之內注射狂犬病疫苗,似乎已經成了人們的常識,但傳染學家認為這是誤區。
  狗咬後的處理方法應該參照WHO給出的「10天觀察法」,在進行傷口的處理消毒之後,最好能對咬人的狗或貓進行隔離觀察,如果狗或貓在咬傷人後10天內還沒有死去,就證明咬人的狗或者貓事發時唾液中是不含有狂犬病毒的;據世衛組織的研究證明,只有在狗或貓死亡前幾天才是狂犬病傳染期,被咬才有危險,觀察期間如果貓狗死去,則人可以補打狂犬病疫苗,而不是非要在被咬24小時之內(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以前未接種過疫苗者在開始「十日觀察法」的同時,應立即開始暴露後預防,然後根據觀察結果確定是否可以節省後面的2針或3針疫苗。);如果是其他動物,則不要用10天觀察期立即打。此前中國CDC發言人說「10天觀察法」不適用中國,因為亞洲的毒株與其他地區不同,但WHO在泰國的實驗就證明:10天觀察法有效,因為整個亞洲犬類動物中只有I型傳統狂犬病毒。據世界衛生組織有關規定,狂犬病疫苗注射原則上是接種越早效果越好,最好是在24小時內注射,超過24小時注射疫苗的,只要在疫苗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抗體之前人還沒有發病,疫苗就可以發揮效用,因此,補種疫苗是有效果的。衛生和藥品監管部門也將繼續加強對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應監測工作。
  二、被狗咬傷或舔舐傷口必須要注射疫苗
  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員透露:狂犬病主要在我國人口稠密的東南部以及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流行,如果完全不進行暴露後預防(即注射狂犬病疫苗),我國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數預計為3萬人;而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達1500萬人份,這表明其中99.8%的人原本可以不接種。美國疾控組織2008年發佈報告,對可能傳播狂犬病的8種情況的發生概率進行評估,其中(非狂犬病流行地區)犬咬傷、貓舔舐、犬舔舐、在醫院與狂犬病患者接觸等4種情況的發病概率最高為1/10萬,通常不必進行疫苗注射處置。美國大概每年被咬的是一百多萬人,真正打疫苗的只有一萬多人,最高是三萬人,反過來講九十多萬人都不需要。
  三、疫苗只能預防一次,再次被咬還需注射
  有著84年歷史的泰國色瓦巴哈女王紀念研究所,是世界衛生組織狂犬病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合作中心,這裡的專家對於疫苗的使用問題給出的答覆是,只給病人注射3支疫苗(在當天,第三天,第七天),這3支疫苗對未來的預防已經足夠了,而且將來再次被瘋動物咬傷也不用注射免疫血清;而且如果咬傷人類的狗在觀察10天後還保持健康的話,就會停止對患者的治療。國家藥監局網站對於再次注射疫苗的描述為:接種過狂犬病疫苗者,如果再次接種的話會在較短時間內產生較好的免疫保護效果。
  也許很多人會說,道理都懂,可是真正發生了,心理作用會很明顯。筆者能理解,之所以作此文,只是想消除大家的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