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兔(詳情介紹)
兔業,在改革開放之前,是依靠外貿進行被動發展的。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內銷市場的開發,形成了「立足之銷,歡迎外銷」的銷路定位,使我國兔業的產銷市場由被動變為主動。但是,在發展中,總是起起落落。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不知因素
所謂不知:他們不懂國家對發展畜牧業的政策法規,不懂兔業行業的行規,也不知道兔的育種和退化過程。只是聽說養兔能賺錢,他們見兔就是「種」,急急忙忙買回去繁殖又賣給親朋好友、賣給社會戶作「種兔」。這種人的特點是,自己被人騙,又去騙別人。不自覺地充當了兔騙子的「同盟軍」,根源在於他們對兔業無知,又急於「致富」,這些人群占兔業的75%!可以說他們是參與兔業的龐大人群,足以給兔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巨大的壓力。
二、有意騙人
一些自認為「聰明」的人,他們利用人們對兔的無知,利用人們致富心切,大搞短期行為。他們打出的王牌是「高效益」誘惑,並變著名稱欺詐。他們把獺兔不稱作獺兔,而叫做「海狸王」,「五彩獺兔」。他們口號是「投入1千,收入1萬」「買1只海狸王500元,交1只仔兔100元」,在這種「高效益」和新名稱的誘惑下,一些善良的人紮著堆兒去買高價兔,為的是交售高價小兔。由此,他們一開始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他們根本無力「高價收購」小兔,其結果必然是以害人害已而告終。不僅導致一個地區的不安定,而且使人們談兔色變,兔業還能發展嗎?
三、不算帳
一些致富心切的人,盲目相信「高效益」致富,不願意去算帳。不研究價值規律,一味地期盼著「天上掉餡餅」,到頭來只能是落入了陷阱!如果稍加思索,算算帳,騙局即被揭穿!請看:1只母兔年成活小兔最多30—40只,我們按成活20只計算:小兔1只100元,20只是2000元,而買1只種母兔500元。請注意:賣種母兔的人用100元1只小兔的收購價格,收5只就付出500元。已經把你買種母兔的500元全部給你「送」回來了。但是,按照承諾,他還得再拿出1500元去收購你的15只小兔,去實現你「高效益」的致富夢。如果是這樣,他賣出10只種母兔,就得另外拿1.5萬元去收購150只小兔。依此類推,賣出100只母兔,就得再付出15萬元。當時的情況是:追求「高效益」的人峰擁而至,扎堆兒地買「種兔」,他們賣出1萬隻母兔也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說這樣,他們將要「另外」拿出1500萬元去收購「承諾收購」的小兔!可能嗎?這不是一算即破嗎!
四、法制觀念淡薄
我國畜牧業的政策法規不斷完善,並已通過媒體和各種宣傳渠道向社會公佈。在兔業界,有人不聞不問,有的還明知故犯,有的執法不力;已經表現出多種類型。例如:沒有國家民政部的批准,不能自行使用「中國」字頭的行會名稱,而實際上,有人就使用了;甚至有的還是多年使用並且已經造成了嚴重後果,也未見民政部門的有力糾正。再如,沒有省級畜牧主管部門頒發的《種畜禽經營許可證》,就不得從事出售種兔。而有的地方就違犯了此項法規,私自出售種兔,並且已經造成了嚴重後果,損害了兔農利益,打擊了農民養兔積極性;有的養兔場戶,既不是行會,也不是公司,卻自定經營範圍:賣種兔、賣兔料、兔藥、兔皮、兔相關機械等等,除以上類型之外,還有五花八門的不規範行為,概括起來,有的屬兔盲,有的是故犯,有的是執法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