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養殖場
我國是一個養兔大國,大概有兔2.5億只,其中毛兔有6000多萬隻,獺兔1000多萬隻,其他都是肉兔。近幾年來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兔業生產管理部門以及各地養兔協會也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國「三兔」生產形勢相對較好,處於平穩健康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使家兔生產能夠持續發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對我國養兔實際情況,要搞好養兔生產難點存在三大問題。
一、受理沒有到位
這裡所指的「受理」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層面是指中央及各省有關部門和養兔協會對我國數量眾多分散養兔戶及單位受理工作跟不上,如倒種賣種使一些新的養兔戶深受其害。賣假藥、劣級牧草種籽,坑害養兔戶。另一個層面是指兔場和兔群受理。我國受理著重人性受理,對一些生產技術受理往往帶有經驗性。
二、養兔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沒有很好結合
目前我國市面上流行兩個類型養兔圖書資料,一類是教授、研究員、養兔專家寫的,全面、系統、知識豐實,往往幾十萬字。還有一類是由半路出家非專業人員寫的,如「一周養兔法」、「傻瓜養兔法」,這兩個類型的情況反映了養兔先進性和實用性的結合問題。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一般養兔戶學習養兔技術無所適從。有的養兔戶長年訂了一些養兔雜誌也買了不少養兔書冊。發生問題時,參考這些資料,還是沒有解決。
三、社會化的產業鏈沒有形成
目前我國稍有規模的兔場,內部結構小而全,從飼料加工到兔產品粗加工都是自己搞。真可謂:樣樣搞,樣樣搞不好。我們要向國外先進養兔國家學習,在各級政府重視下,進行社會化大協作,形成兔業的產業化。
亞太地區經濟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說:「現代化生產的產業鏈,從國內到國際,我們科學技術落後往往處於產業鏈低端。」結合到我們兔業產業鏈,過去我們技術落後,只出口兔皮、兔毛原料,處在產業鏈低端,只獲得低微利潤。經過10多年努力,我國兔皮加工、染色、製衣、技術都已過關,從原料出口逐漸過渡到成品出口,做1件兔皮大衣,國際高層價格為8000~10000元,而成本只有2000~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