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抓住貓咪的後脖子貓咪就變乖了
如果你是一隻貓咪的家長,你在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貓咪調皮搗蛋,你費勁心機想要抓住他教訓一番卻是無計可施,最後你和貓咪都精疲力竭的倒在一邊,你冷不丁的伸出手,抓住了貓的後脖子,貓咪突然就停止了掙扎,乖乖的一動不動。
貓咪被抓住後脖子之後就不會動彈,然而,是不是所有的貓咪都是這樣的呢?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折耳貓。
養折耳貓的是一位尹先生,這只折耳貓已經在家養了一年半了。平日裡雖說比較乖巧,但還是會不小心抓傷到主人。尹先生表示只要避開貓咪的警惕部位就不會傷人,可是並不能阻止它亂動啊!那麼抓脖子後面能讓它像視頻中那樣一動不動嗎?
結果尹先生抓住小貓之後,這只折耳貓真的就像是被點了穴一樣,四肢張開,不動彈了。那會不會是小貓認主人呢?接下來記者自己試驗了一下。這次記者體驗的時候發現,被抓住脖子後面的皮肉拎起來的小貓也呆住了三四秒。不過很快就又活動了。尹先生告訴記者,可能是記者抓的手法有點重,小貓不願意了。
通過第一隻小貓的親自體驗,我們發現,抓住小貓脖子後面的皮肉的方法還真是有點用,只不過維持的時間有點短。
我們再看看一隻挪威森林貓。它的個頭可比折耳大了不少。
結果這只12歲齡的貓咪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在被抓住脖子後面的皮肉拎起來之後,也是四肢張開不動彈了。
接下來是第三隻實驗的小貓。這是一隻成年暹羅貓,在被同樣抓住脖子後面的肉的時候,這只暹羅貓該怎麼動,還怎麼動。那麼為什麼同樣的方法,有的小貓真的不動了,有的小貓卻完全沒有作用呢?
其實不同的貓是有個體差異的,一般來說,多數的貓咪在被抓住脖子後面的皮肉的時候,確實會出現比較安靜,甚至完全不動的情況。
因為大貓撫育小貓的時候都是直接叼脖子,它以為是媽媽在叼著它呢,亂動它要掉下來摔著,所以它是不會動的。但是時間長了以後它不願意。因為貓咪只是一個姿勢就不舒服了。
也就是說,被抓住脖子後面的皮肉後貓咪變得安靜其實是一種遺傳反應,但是因為人手的感覺畢竟不同於貓媽媽叼起孩子的感覺,所以貓咪會在一定時間內恢復原樣。而至於像第三隻實驗貓咪那樣,從被抓一開始就亂動的小貓,則很有可能跟它個體之前的經歷有關。
一群日本的神經生物家研究了「動物在被母親叼起」時一系列生理反應後發現,相似的「鎮靜效果」不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類嬰兒中同樣存在。「鎮靜效果」中最典型且在人類和小鼠間相似的三個生理反應是:停止哭泣,順從以及心跳減速。
這個研究意義重大,重大在於「物種間生理反應的一致性」可以讓科學家們通過小鼠(而不是人類嬰兒)來研究現象背後的原因,而且研究結果不僅解釋了本文試圖回答的「一個夾子凍住一隻貓」的問題,還回答了與我們人類更為相關的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嬰兒哭泣時抱起晃動可以讓嬰兒安靜下來」。
實驗中,他們麻醉了幼鼠後脖子上動作感受的神經,這之後由「被叼起」而產生的「鎮靜效果」就減弱了。同時,手術移除大腦的一部分以干擾小腦皮質的傳入信號也會延長母鼠使幼鼠鎮定下來的時間。如果不能感知脖子後方被叼住,幼鼠就不會蜷起身來;如果小腦不能接受到信號,幼鼠就不會出現順從。而心跳的減弱和身體姿勢上的改變則是由副交感神經以及小腦的傳出神經來直接實現。這一系列的生理反應使得幼鼠安靜、順從、蜷起身體,方便母鼠將它們帶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並不是貓咪脖子後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後方的感受神經使得小貓獲得「我被叼起來了」的信號;而隨後出現的與被點穴類似的生理反應並不是因為「神經通道被阻斷」,而是因為來自大腦的信號引導他們出現方便麻麻轉移自己的生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