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孵化雛鳥,不但要清楚雛鳥在野外的環境細節,一些雛鳥很容易受到大自然的氣候影響,所以在人工孵化雛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環境對雛鳥的影響。一般環境中溫度、濕度以及光照時間是三個比較重要的環境因素,小編就為你詳細講述一下人工孵化雛鳥的三個注意事項。
相思鳥(詳情介紹)
一、溫度
我們知道對於剛孵出的雛鳥來說,最理想溫度是37攝氏度,在保持著這個溫度中暖箱中2-6小時後,雛鳥濕漉漉的絨毛變干,雛鳥慢慢活躍起來。這時候可以將暖箱的溫度調到36。4攝氏度,保持這個溫度4-5天之後再下降到35攝氏度,然後再保持7-10天,接著可以調至33。9攝氏度。當雛鳥開始長出針狀的羽毛,保暖能力增強之後,溫度再次調低至29。4攝氏度。當雛鳥全身披上羽毛後,室溫可以保持在25。 6-28。3攝氏度。
當你調整溫度時,要注意觀察雛鳥的反應,雛鳥對當前的溫度感到不適時,它會馬上表現出來。當溫度過高時,雛鳥目光呆滯地凝視著前方,張開口喘氣;溫度過低時,雛鳥身體發抖,幾個小傢伙擠成一團來取暖。你要記住,單個餵養的雛鳥比幾個可以擠在一起取暖的雛鳥需要更多的溫暖。
研究發現,相對於孵化室裡孵出的雛鳥,由親鳥自然孵化的雛鳥再轉為人工餵養時,它們需要更低的溫度。這種情況很好理解,在自然條件下,親鳥在孵化和餵養雛鳥時會受到很大的干擾,鳥巢外面的溫度每天都在不停的變化,夜晚的溫度更低。雛鳥必須互相依暖。野外的鳥巢中沒有恆定的溫度可言,也沒有足夠的食物來供給雛鳥。當雛鳥感到寒冷時,它就會減少進食量,因為雛鳥很少運動,體溫下降時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食物。在野外經受過嚴峻考驗的雛鳥能夠更好地適應氣溫的變化。在鳥巢中被移走手養的雛鳥(1周齡或更大)能適應更低的溫度,除非它們出生在炎熱的夏天,而育嬰雛裡的氣溫又過低,這時才需要多加注意。育雛室裡的溫度在雛鳥能夠接受的前提下,最好能比較接近室外的氣溫。如果育雛室的溫度比室外的更高,最好在4-5天之內將溫度逐步下調。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可以很容易測試出一隻渾身絨毛的雛鳥的體溫是否過低。方法是:抓住雛鳥翅膀的頂端,放在你兩眼之間的位置上或者嘴唇上感受它的體溫。如果感覺翅膀的頂端冰涼,這意味著孵化器裡的溫度過低,你需要重新調整一下。這個方法僅僅對單獨餵養的雛鳥才有效,幾個關在一起的雛鳥會擠在一起互相取暖,它們的體溫並不會很快下降。當雛鳥全身都長出針狀的羽毛後,你也不能再使用這個方法,因為這時已經無法接觸到雛鳥赤裸的皮膚。當然,長出羽毛的雛鳥可以適應更低的溫度。
如果幾個雛鳥在暖箱裡縮成一團,擠在一起。它們可能感到冷了。無論是渾身絨毛的雛鳥還是已經長出針羽的幼鳥都是同樣的情形,如果它們感到很舒服,那麼就很少與同伴有身體上的接觸,如果感到寒冷,它們會擠在一起取暖,使身體的熱量不致流失過快。
相思鳥(詳情介紹)
二、濕度
根據經驗,雛鳥的房間裡的最佳濕度是40%,有許多種類的增濕器可供繁育者選擇。我們知道,在乾燥的空氣中我們的皮膚會變得乾巴巴的,感覺很不好。對於天生幹性皮膚的鳥類也一樣,並且過低的濕度會減緩羽毛的生長。濕度過高會促進皮膚的生長,但會影響身體的生長,而且高溫和高濕度會促進真菌的滋生,這很可能會威脅到鳥兒的健康。
三、光照
太陽的光照無論對人類和動物都十分重要。光熙會影響到鳥類的繁殖,在氣候溫暖的地區,持續增長的日照時間也會影響到繁殖週期,由於日照時間的差異,同一種類的鳥在紐約的繁殖時間將會晚於在佛羅里達州的繁殖時間(光照時間越長,鳥類越早開始繁殖)。
在四季氣溫變化不明顯的熱帶地區,一年四季的日照時間基本不變,熱帶的鳥類的繁殖週期會受到食物質量的影響,它們會在豐富食物的時候開始繁殖。例如,如果有充足的食物,澳洲雀會在雨季後開始繁殖。
養在籠子和大型鳥捨中的寵物鳥同樣會受到光照時間的影響,我們曾經在這個領域做過靠著取大量的實驗——當光照時間延長到每天15小時的時候,我們發現14小時以上的光照幾乎對繁殖再沒有任何影響,而在這之前,光照時間越長,鳥開始繁殖的機率就越大。在每天8個小時的光照條件下,鳥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食。我們正在嘗試給所有的馴養鳥每天保持10小時的光照時間——無論花園裡的大型鳥籠還是室內鳥捨,或者育嬰室。
當夜晚來臨的時候,育雛室裡的雛鳥在進食之後仍然需要保持柔和的燈光,方便雛鳥在任何時候都能看見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情,避免雛鳥恐慌和產生壓力。螢光燈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它能發出柔和的光線。
如果你是新手,沒有人工孵化的經驗的話,那麼一定要注意為它們佈置一個適合的孵化環境,光照對於人工孵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保證雛鳥每天接受10小時的光照,這才是比較理想的生活環境。當然,你也可以根據你的幼鳥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孵化出健康的幼鳥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