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鸚鵡的智商是比較高的,所以飼養鸚鵡的鳥友們都會付出很大的熱情來訓練它們,鸚鵡需要和人類的互動,不然是很容易患上抑鬱症的。當你對你的鸚鵡已經建立了主人的地位後,你就能通過一些科學的方法來訓練你的鸚鵡了。小編就為你整理了一些鸚鵡比較初級的訓練以及互動方式,新手鳥友們不妨一起來學習一下。
虎皮鸚鵡(詳情介紹)
一、咬手指、咬東西
鸚鵡幼鳥都喜歡啃咬硬帶韌性的東西,這是本能驅使的,所以,當你的幼鳥長好羽毛進入斷奶期的時候,若你把鸚鵡拿在手上玩,鸚鵡極可能會啃咬你的指甲,當啃咬你的指甲的時候,你就要馬上說no,並制止,多說幾次,鸚鵡就會明白的,如果還是不聽,埋頭苦咬,誓不罷休的,呵呵,你可以用手技巧的推開它的嘴巴,然後放回去籠子裡面,關上,以示分離,讓幼鳥知道做錯了,主人要離開它。同樣,咬其他有價值的東西的時候也一樣,要馬上責備,讓它知道不能咬傢俬、電器、電線等等家裡的東西,但同時,主人也要提供一點玩具給幼鳥啃咬。
二、賴皮,發脾氣
有些鸚鵡由於跟主人的關係建立得比較好,主人經常跟它玩,所以這些鸚鵡一旦主人沒空跟它玩得時候,關在籠子裡面,鸚鵡就會表現為亂爬,亂叫,這個情況就是表示鸚鵡要出來玩,它正在發脾氣,主人你不放出來,它就繼續鬧,面對這些情況,主人必須馬上制止說no,並離開,若離開2-3分鐘後不再鬧的,放出來撫摩並讚賞,若然還是繼續鬧的,在保溫箱或者籠子外蓋黑布,再鬧也不與理睬,直至停止吵鬧後2-3分鐘再把黑布拿開。
三、領域意識
不少幼鳥隨著年齡長大,在籠子裡面生活時間長了,就產生領域意識,領域意識主要表現為,當人或者鳥進入它的領域(籠子裡面)的時候,鸚鵡就會對其作出攻擊,並有驅趕的意思,但當把幼鳥移出籠子外面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又變回一隻乖乖鳥,這就是領域意識,解決這個問題,建立領袖地位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加強鸚鵡和主人的互動時間,甚至改為架養一段時間,等改善之後再放回籠養,也可以適當加強服從性訓練。
虎皮鸚鵡(詳情介紹)
四、離巢現象
離巢現象是幼鳥斷奶後,從父母餵養保護轉變為獨立面對鸚鵡族群社會的過程,野外的鸚鵡為了保護自己和讓自己在群體裡面佔有一個位置,就會對任何靠近的同類作出攻擊,加上每個幼鳥有爭地位的本能,每個幼鳥都希望自己能成為新一代的群族領袖,所以要經常跟同類打架,而且這個階段情緒很不穩定,容易發脾氣。解決離巢現象帶來的問題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一般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在這段時間內,主人要堅持教導鸚鵡,當鸚鵡攻擊你的時候,要嚴厲批評,乖巧的時候要大力表揚,並多點安撫和互動,穩定鸚鵡情緒,鸚鵡咬你的時候不要發脾氣,盡量忍耐也要理解鸚鵡的行為是本能,不是特意的。當渡過這個離巢時期,鸚鵡的情緒和性格就會轉為較穩定。
五、上肩膀
當主人與鸚鵡玩耍的時候,不難發現鸚鵡喜歡爬肩膀,這是鸚鵡的本能來的,天生喜歡站立在高的位置,也更有安全感,但前面提及過了,當鸚鵡站立的位置高於前胸的,那麼鸚鵡就認為你的地位比它低了,所以當鸚鵡爬上你肩膀的時候,你要阻止說no。
其實訓練鸚鵡和訓練狗狗是一樣都是需要耐心的,雖然鸚鵡很聰明,但是也不是你教的東西能一次學會的,我們在訓練的時候也要根據每隻鸚鵡的性格特點來進行引導,千萬不要急於一時,那樣反而會導致鸚鵡不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