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頭金剛鸚鵡(詳情介紹)
鳥類手養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鳥類,那些親鳥被捕捉後剩下的幼鳥是真正需要手養的幼鳥。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商家建議手養,大多數還是為了金錢的目的。不過,鸚鵡手養的確能夠給它們帶來更好的照顧,如果你有這份心的話,不妨來學習一下如何手養鸚鵡。
很多種類的鸚鵡,如很多鸚鵡,像雞尾鸚鵡、太陽錐尾鸚鵡(詳情介紹)群族、虎皮鸚鵡和牡丹鸚鵡等等,這些都是寵物交易中的最常見的鸚鵡品種。它們的產量也很大,這些種類的鳥已經人工馴養、繁殖了許多年,它們和其它籠養寵物鳥一樣不再敏感,也不懼怕人類。它們被當成下蛋的機器,雌鳥產下的每個蛋都被拿來人工期孵化。更不幸的是由於寵物市場的需求,更多其它品種的鸚鵡被人工飼養和繁殖,包括一些非常容易緊張和敏感的品種,尤其是亞馬遜鸚鵡、非洲灰鸚鵡、美冠鸚鵡和金剛鸚鵡。這些更具野性的鸚鵡在與人類的生活中更容易感到壓力和不適。
儘管人工孵化目前已經成為繁殖鸚鵡的主流(特別是一些價格昂貴的品種),但是我們依然主張每年或每2年必須讓雌鳥自己孵化一次。如果每次在雌鳥繁殖後,飼主都將蛋全部取出放入孵化器,種鳥會慢慢喪失做父母哺育雛鳥的天性。
人工繁殖的幼鳥最好在完全長大之前出售,但是起碼要經過斷奶期之後再更換新主人,有的繁育者認為在它們完全斷奶之前賣出去,它們會不記得最初的主人,這是一個誤區。還沒有斷奶的雛鳥過早出售,一來會增加愛好者的風險——大多數的愛好者並沒有飼養未斷奶的雛鳥的經驗;其次,這樣的雛鳥長大之後會過度擬人化,喪失與異性交配和繁殖的本能。在大型鳥捨和專業繁育者的手中,過度擬人化的問題很容易解決——把雛鳥放在一起飼養,讓它和同一窩的夥伴在籠子或暖箱裡,無論是手養期還是斷奶時。但是過早出售的雛鳥將沒有機會與夥伴們待在一起,它在成長過程中會喪失部分本能,包括不能配對和繁殖。
對人類的過分依戀會使鸚鵡迷失自己的身份,「忘記」自己是一隻鸚鵡。唯一的挽救方法是將過度擬人化的鸚鵡重新放回它的同類身邊一起生活,最好能夠放回它的父母身旁。
鸚鵡作為寵物被人類飼養的時間是很久的,給鸚鵡的玩具市場上也有很多,鳥友們在飼養鸚鵡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非常多的快樂。手養鸚鵡目前已經被發展成了一種商業行為,如果你希望你的鸚鵡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的話,可以選擇考慮手養的方式。